第(2/3)页 如果不是二十年前的意外,他现在就是殷商的执政官了! 可是,生活没有如果。 比干,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一切。 他挖空心思扶持子启上位,却最终功亏一篑。 他指示子启引进姬昌这个外援,却发现姬昌并不给力。 他感觉,他就是运气不好。 一次次,他都是无比接近胜利,却一次次擦肩而过。 这是他第二次入狱。 他已经被关了15年。 如果算上前一次的5年,他就被关了20年。 20年,没有自由的日子。 真太惨了。 而他的弟弟,箕子,也跟着他蹲了20年的牢。 子仲很幸运,没有进监狱。 子启也幸运,早早地被假释。 这些年,比干一直在思考。 他在思考,为什么帝辛能一次次死里逃生,一次次取得胜利? 他想不清楚。 是因为他不愿意相信,帝辛集合了一批人才。 飞廉父子,虞典父子、费仲、阿虎、红梨花、子仲。 比干不认为这些是人才。 看看都是一些什么人? 都是一群贱民!除了子仲。 在比干眼里,飞廉、虞典等人,都是卑贱的、都是卑微的小人。 这些人,没有殷商王族的血统,没有殷商王族的传承,有什么才能? 就这些人,能为帝辛打下江山吗? 虽然这些人为殷商开疆扩土,但比干并不认为这是他们的功劳。 比干把这些功绩归结为殷商的国运。 比干的贵族思想根深蒂固。 他认为,只要不是殷商贵族,就不能委以重任。甚至只要不是殷商的王族,就不能视为人才。 这是一种傲慢和偏见。 主要还是因为比干本人很有才能,他的才能得到了先王帝乙的赞赏。 他甚至感觉他比帝乙更牛逼。 如果帝乙把王座传给他,他一定可以比帝乙做得更好。 可惜,那是不可能的。 帝乙的三个儿子都很有潜力,一定会传给自己的儿子。 为此,比干未雨绸缪,拉拢子启和子仲,组成了叔侄系。 他积极运作,包装了子启的太子人设。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。 可是。帝辛,实在是太出人意料。 比干有时候会埋怨上苍。 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,却还是失败? 他不够努力吗? 他可以称为全朝歌最努力的人。 他带领子启两次冲击王座,均告失败。 这简直不能忍受! 比干时常叹息。 他再不能忍受,也只有待在监狱。 时至今日,比干吃惊地发现,大概就是从帝乙死后,他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。 是啊,在帝乙死后,他比干就始终走不出失败的阴影。 每当他快要成功的时候,总会从一个走向另一个失败。 他看不到希望。 这不该是他的人生。 以前,他还能在心里笑话姬昌。 可现在呢? 姬昌被放出去了! 比干茫然若失。 他再也不能嘲笑姬昌了。 就连姬昌都摆脱了监狱的桎梏,他比干,却还在这里受罪。 真是太不公平了。 帝辛,在身边聚集一群小人,都能把殷商带上巅峰,这不是殷商的国运,是什么?难道还是帝辛真的才华横溢?难道真是帝辛手下的那群小人很有才能? 不是这样的。 帝辛,仅仅是运气好些罢了。 就帝辛带着的那帮小人,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能耐? 比干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。 他被关了15年,20年,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帝辛的强大。 况且,他也不知道现在的殷商发展到了何种程度。 他已经与社会脱节太久了。 “箕子,你说,帝辛为什么会赢?” “大哥,我也不知道啊。” “是他运气好。” “对!是他运气好!” 比干经常和箕子进行这种枯燥的对话,以此来缓解内心的不安。 他害怕承认帝辛的伟大。 每当他内心惶恐的时候,他都会和箕子进行这样扯淡的对话。 他并不期望箕子真的说出什么有价值的分析。 他也知道,箕子根本分析不出什么东西。 但就是这样说一说,他都能感觉心里畅快一些。 坐牢的滋味很难受。 他需要一些额外的对话来调剂。 唉,好像出去看一看啊。 每一天,比干都这样期待。 可惜,姬昌都出去了,他还没有出去。 这个帝辛,实在是太狠了。 比干还没有起床。 但是监狱长却早早地过来了。 “比干,好消息,你可以回家了。” “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