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期间,移动和联通不知多少次集体告状,指责小灵通属于违规业务,但小灵通背靠东国电信,硬生生就是屹立不倒。 2007年,上面看到用小灵通的用户实在太多了,这东西严重阻碍了Cdma和gSm的发展,所以干脆让电信来收购Cdma业务。 你不是没移动牌照吗?我这回给你了,你把小灵通给我关了! 一夜之间,电信对小灵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。 简单概括:有了新欢忘了旧爱! 我有了移动牌照,手机资费赚钱更多,干嘛还搞什么小灵通呢? 于是,东国电信第一时间关掉了自己的小灵通网络,小灵通被强制退市,这才销声匿迹…… 而小灵通之所以叫小灵通,也是有一番渊源的,“小灵通”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一部儿童科幻小说: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。 该小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“小灵通”的小记者,穿越到未来的所见所闻,作者就是传奇科幻小说作家——叶永列。 当时,斯达康公司里有一个高管,是叶永列的儿子,此叶姓高管认为自己父亲小说中的“小灵通”的名字,就很适合做该项目的名字。 因为与当时的大哥大相比,采用PHS技术制造的移动电话更小巧,灵通则取又“灵”,又“通”之意。 其他人听完也觉得好,吴英就给叶永列打了电话,因为儿子在斯达康工作的关系,叶永列没收取任何费用,便将此名永久授权给了斯达康。 但今生,斯达康的小灵通,注定要成为兴科的小灵通了,里里外外都将是兴科的形状。 早在95年的年底,江振邦就要到了叶永列的联系方式,又派法务前往沪市,以一万块的价格向叶永列买下了小灵通的永久授权。 而在技术引进上,兴科也抢先一步,截胡了斯达康本该在96年7月才从脚盆TNN公司引进的PHS技术。 这些里里外外的猫腻,郭长友自然无从知晓,所以他现在整个人都愣住了。 “讲政治?” 郭长友绞尽脑汁,也想不通这件事跟政治有什么牵扯。 从技术的层面分析,PHS先天不足,是条死胡同。 从政策的层面解读,邮电部明确鼓励和发展的方向是GSM,这代表着国家意志。 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,小灵通项目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跳舞,随时都要被上面掐死。 这影响小灵通的政治因素,到底是从何而来? 考虑到郭长友今后毕竟是兴科通信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,江振邦还是选择耐心地解释一番,算是教育培养,也是在对方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。 “现在对邮电部的拆分,只是一个开始。” “电信总局现在是什么状况?政府管理、网络运营、业务经营,全攥在手里。既是规则的制定者,又是赛场上唯一的运动员,这是绝对的垄断。” “去年成立的联通公司,看起来是分了一杯羹,可实际上呢?它能跟电信总局掰手腕吗?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。所以,上面打破垄断、激活市场的目的,并没有真正达到。” 郭长友顺着江振邦的思路点了点头,这些信息他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自然清楚,但依旧不明白这和PHS有什么关联。 “所以,接下来还得拆。” 江振邦继续道:“像电信总局手里的寻呼、移动、固网这些业务,很可能会被进一步剥离。我个人判断,未来至少会拆分出三家旗鼓相当的公司,各自经营一块业务,先从内部形成制衡。” 实际上,何止三家,到了两千年,那就是七雄并立了, 除了后世公众广为人知的:联通、移动、电信,这三大运营商之外,陆续还成立了网通、吉通、铁通、卫通…… 郭长友思索着,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点:“江董,那不对啊。如果每个公司只经营一项业务,比如A公司做固话,B公司做移动,那在各自的领域里,不还是形成了新的垄断吗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