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杜荷、奏表和师说-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李承乾不理郝处俊,只是招手示意宦官再抬上来几张长桌子,放在他们几人面前。

    郝处俊坐在那里左右都不得劲,只看着的太监们不慌不忙地往他们桌上放下纸笔书籍,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张士衡。

    张士衡有六十多岁了,是目前李承乾门下学问最高的人。

    昨天,李承乾给李象讲经时,张士衡也在场。看着他们父子父慈子孝,张士衡颇受感动。

    张士衡对李承乾的学问也是比较认可的,至少他不认为李承乾讲解有什么错处。

    对孔颖达却有些不满,孔颖达虽然名满天下,但他张士衡也不是一文不名的白丁,凭什么我们这边谈论经典时,你就跑过来大喊大叫,把我们贬的一文不值?

    所以他今天听说,众文臣纷纷上书弹劾李承乾,就想自己要带着学生,著书立说,驳斥这些小人。

    现在听说李承乾要亲自注解经书,自然十分配合。

    郝处俊看过来,是想让张士衡劝劝李承乾,不想老头起身拱手道:“不知道太子殿下要解哪篇经书?”

    郝处俊和其他崇贤馆直学士都瞪大了眼睛,心想这老夫子怎么也跟着殿下胡闹呢?

    李承乾看着众人神色知道不露一手,很难让他们心服,便开口道:“这本书孤王想送给东宫的几位师傅,所以先写一篇师说吧。

    “古之学者必有师,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,……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
    孔师颖达,年七十,教于孤多年,不悟师道,故作《师说》遗于之,望其如其祖云:朝闻道,夕死可矣,终生志于学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抑扬顿挫,背了韩愈的千古名篇《师说》。只是最后几句稍作修改,变成的讽刺孔颖达的文章。

    郝处俊从李承乾开始就一直在记录直到写完,抬起头来,惊呼道:“这是古文?”

    “这是能让更多人看得懂的文章,也是能流传千古的文章。”李承乾淡淡道。

    殿里所有直学士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好了,我们讲注经书,孤王来说,你们来记录…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