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临淄城。 学堂。 一大一小两个少年,针锋相对。 左边的少年,约莫十岁,着装气质,与众不凡。 右边的少年,十五六岁,少年老成,自有一股睥睨的气势。 “没想到竟有人要跟阿议比试兵法!” “别看阿议年少,但他可是跟着季宁公上过战场的,自幼得到了季宁公指点,兵法造诣不可等闲视之。” “咳咳,你们误会了,不是这人要跟阿议比试兵法,而是郑师有事离开让阿亮来负责考校想要求学的士子。结果阿亮躲内屋睡觉去了,就让阿议来考校了。” “阿亮又去睡觉了?这才什么时辰?” “你想睡,你也可以睡!郑师说了,吃好了睡好了才能养足精神钻研学问。” “别想忽悠我,郑师还说了,若是荒废了学业,就会被逐出学堂。” “哎,这少年是谁啊?有谁知道吗?” “好像是从淮南来的,最近淮南来的少年郎很多,也不知道为什么。” “还能为什么?淮南袁术在淮南横征暴敛,大概是让族中的杰出儿郎来青州求学避祸。” “如此说来,跟阿议比试的少年,不可小觑啊,但他到底是谁啊?” “对啊,他到底是谁啊?” “不知道啊!” 众人纷纷看向跟陆议对席而坐的老成少年。 屋内。 年少的诸葛亮,斜躺在卧榻上,闭目养神。 如今正月天,临淄城的天气还有些寒冷,但诸葛亮的手中却摇着一柄小号的羽扇。 这羽扇是诸葛亮比着郑平的羽扇制作的,除了羽毛小一号外,羽毛的根数都是一致的! 甚至连缠绕羽扇的丝绸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! 由于青州向各州散布消息,大量的士民百姓涌入青州。 其中就有不少大族少年郎,要来学堂寻个机会。 毕竟,进了学堂,就成了郑玄的学生。 优异的,还能成为郑玄的门生。 这机会可不多得! 不过今日郑玄受邀去给一个新建的学堂题字去了。 青州的官学,大部分都是由民间出资。 然后在官学的门前立一块石碑,上面会有出资者的籍贯和姓名表字,供世人瞻仰。 以及,郑玄的题字! 不过郑玄题字,并非是郑玄在石碑上刻印,而是郑玄在帛书上题字,然后匠人拿着帛书将字刻印在石碑上。 这帛书则会成为出资最多的一家的珍藏。 郑玄临走时,让诸葛亮来考核这群想要求学的士子。 毕竟其他老师都有事,就诸葛亮最闲。 诸葛亮考核了几个后,就觉得无趣。 以诸葛亮如今的才学,已经远超普通成年士子了,更别说一群少年士子了。 正好。 太史慈上回去了扬州后,陆康将从孙陆议给送到了临淄城。 这陆议虽然年少,但天资聪慧,又只比诸葛亮小两岁,颇得诸葛亮喜爱。 诸葛亮有事没事,就将陆议带在身边,指点陆议如何学习。 与其说陆议在跟着郑玄学经,倒不如说陆议在跟着诸葛亮学习诸子百家术。 陆议对于兵法又极为痴迷,是学堂中除了诸葛亮外,对兵法领悟最深的一个了。 蹭蹭蹭。 一阵敲门声响起。 诸葛亮伸了个懒腰,直起身来。 “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。瓦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。” “咦,不对。我是午后入睡,这也不应景啊。” “别敲了,没关门。” 话音刚落。 陆议小心翼翼的推开门,眼神有些飘:“阿亮兄,我肚子疼,想如厕,外面还有几个没考核完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