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-《雀金裘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太师府邸,  佛堂前柏木萧森,大雨压境。

    入夏时节的雨势来得磅礴而热烈,嘈嘈切切敲击着黛色的瓦檐,  檐角下一排排碎珠迸溅掉落,  积水渐渐漫涨上石阶,没过了来时的幽径。

    老太师垂眸诵经,身跪得笔挺。

    年轻时不信神佛,  到后来,一身杀业太重,  妻离子散,  如今回首前尘都是凄凉,他这一生铸成了三错,第一错便是辜负了妻子,  没有相信她,  第二错便是错怪了儿子,  将他亲手送上绝路,  第三错……武威之战时,没有力抗君命,差点儿断送了陛下性命与半幅山河。

    脚步声不轻不重,刺破了霏霏雨声。

    太师身影一滞,回头,  青年脱掉了肩上架着的蓑衣,  将覆盖了厚厚一层雨水的蓑衣,  连同油纸伞一同搁在门廊底下,  眼眸轻松,  若有雪光。

    微生默大惊,  急忙迎上去:“陛下……冒雨前来,  身上可有湿?老臣这就去……”

    老太师忙着去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留下的房间里找他的旧衣物,被苏探微拦下,他的臂膀阻止了老太师去路,笑道:“无妨。我身上未湿。”

    又道:“师父,我已不在那个位置上,很久了。换个称呼吧。”

    老太师沉思了半晌,“那,老臣便斗胆,改叫昔玦?”

    这个字,也太过久远了,久到苏探微有一瞬恍惚。

    但没有拒绝。

    老太师扶他进佛堂,供案上焚着香,烟气袅娜,时鲜瓜果供品不一而足,木鱼放得规规整整。堂上缭绕着一段茶香气,老太师将暖手的茶炉递上,苏探微接过来,眉眼垂落。

    “陛……昔玦,让我查的那两人,有些眉目了。”

    老太师落座后,从壁上供奉的二爷神像底下的壁龛里取出了一沓纸,交到苏探微手中,对方莞尔缓笑:“老太师如今是一面杀生,一面信佛,两不误事。”

    微生默老脸被激得发红,汗颜道:“昔玦取笑我了。”

    卷宗展开,苏探微凝目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两人过往的所有音尘了,黄钟吕行迹简单,他是贡生,父亲本就是国子祭酒,生母在岁皇城经营几家杂铺,他十八岁选入太医院,一直于太医院供职,性格反叛孤僻,不善与人来往。”

    卷宗上关于黄钟吕的记载也十分简单,寥寥几张纸,苏探微皱眉掀过一页,其下厚厚一沓,则是属于另一人。

    老太师在说起这人之前,心怀感慨地叹道:“这个钱元夏,来头就复杂了。”

    老太师道:“钱元夏,本是剑南川人,出身贫寒,家中只有一个老父和一个妹妹,他少年为了填补家用,做了剑南道上的行脚大夫。后来受了剑南道左都御史徐霭的青睐,入帐下做了一名军医。这军医做得好,在当地名气很大,徐霭推荐他,投入广济军邝日游麾下做了副手。后来几经辗转,调用太医院,此后便在太医院待了几年。”

    最后总结:“这两人,都是太医院翘楚,一同死在了景瑞五年的那场大火里。昔玦是觉着他们死因蹊跷?”

    苏探微快速翻阅,这两人的生平简述起来就与太师说得一样。

    眉心的痕迹深了几许,一缕未完全干涸的水迹沿着湿乱的鬓角淌下,指节扣着掌心的一沓宣纸,倏然,于纸张犄角处眸光若定。

    “师父,钱元夏在岁皇城有一个朋友,是都城最大的药房回春局的掌柜?”

    这一点老太师忽视了,被苏探微这么提醒,他想了起来,心弦一震:“是。”

    苏探微若有所思,将手里的宣纸从中折起。

    微生默上半身凑近:“要我再盯着那个回春局么?”

    苏探微缓缓道:“师父的影哨,能力足可信任,但切忌打草惊蛇。”

    “嗳,”微生默郑重其事,“老臣心里有数。”

    漂泊的风卷起一帘密密的雨珠,扑簌簌地拂进佛堂前垂悬的竹帘,渗入了一丝濛濛雾色,晕在青年侧脸。

    屋中暖意褪了少许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