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1章 不惧乱局-《杀破唐》
第(2/3)页
李茂忧心忡忡,对王俭说:“新罗这步棋是我走的太臭,还是对手太过高明,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?”
王俭道:“据我所知,半岛环境恶劣,文明愚昧,官府残暴,百姓生存艰难,因而此处小民都养成了暴风般的性格,汉州一战,十万民军宁可投江也不愿做俘虏便可见一斑。内讧多年,国穷民竭,人心思定,金道安自大唐归国,本来就不得人心,上任之后又忙于争权夺利,不能给百姓以希望,遭到百姓的厌弃并不奇怪,还有朴赫哲这个人,老成谋国,不计个人得失,这些综合起来,就酿成了今日的局面。”
李茂苦笑道:“你还忘了一条最重要的没说,那就是我的失策。我太急躁,太轻敌了,当初若不接受朴赫哲的投诚,挥兵南下,直接灭了金秀宗,哪有今日之败?或者留大军在新罗清肃残敌,多镇抚几日,金道安也不至于败的如此之快。”
王俭道:“国内乱象已现,稳固辽东迫在眉睫,这个也不算失策吧。”
李茂叹道:“或是情有可原,但失策就是失策,错在我。”又道:“我想划平壤和汉州为一国,扶持金道安继续做国王,作为辽东和新罗的缓冲,你以为如何?”
王俭道:“我看可行,现在要极力避免辽东和新罗的直接冲突,一旦对上了火,咱们就得陷进去。有了这个傀儡国,辽东可进可退,主动权在我。”
取得了王俭的支持后,李茂下令金道安北撤至平壤城,以马和东主持汉州、熊州军务,将动摇的新罗籍军士调回辽东整训,另遣马雄安部南下稳住汉州一线,造成南北对峙的局面。金道安至平壤城后,建设百官,宣布金秀宗受倭国支使回国奴役新罗百姓,是傀儡,是伪王,号召天下共讨之。
同样的话金秀宗在金城也说了一遍,他揭露说金道安是大唐的傀儡,是李茂扶植来奴役半岛,榨取新罗民脂民膏的恶魔、吸血鬼、王八蛋,号召全体国民共伐之。两位国王一南一北打嘴战的时候,马和东、马雄安部和新罗联军已经在汉州南部交上了手,二马联军大破新罗军,斩敌过万,杀的新罗人闻“马”字色变。
不过二马联军主力都陷在渤海,所部加起来不到一万人,继续南下有困难,只能退守汉州,稳住战线。此后,归芝生的捆奴军奉调开赴前线,在尚州、全州境内化整为零,杀的人心惶惶,加之薛老将的陆战队不停地袭扰南部沿海,新罗人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。
李茂暗暗松了一口气,命令屯驻在辽州的方闯、卢桢两部继续向东,解救陷入泥潭的东征军。十天后,传来噩耗:方闯在长岭府内查看地形时遭遇蛮族部落偷袭,落马被杀。
李茂悲愤之余要亲征渤海,常木仓、王俭苦劝方止。李茂急调马和东接管方闯部,马和东这边正要动身,新罗军忽然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,三万军马忽然攻入熊州境内,逼迫马和东不得不分兵驰援熊州守军。
李茂至此方知渤海和新罗早有默契在先,且在两国间有一条十分高效的联络线。李茂强令右厢务必截断这条暗线,时秦凤棉人在渤海前线,田萁奉令赶赴辽东,亲自指挥挖找这条暗线。
方闯部两万余人群龙无首,滞留在长岭府境内,士气日渐削弱,李茂苦恼不已,准备调祝九接替指挥,又虑及祝九没有指挥大规模步军作战的经验,于是想用严秦主持东征,只是严秦人还在成德境内,来回耗日费时,且当年严秦伐王庭凑时,与成德军屡次恶战,杀人过多,名声不佳,恐方闯部不肯接受,正犹豫不决时,营平观察使李愬遣使来辽东城主动请缨出征渤海。
李茂召其到辽东城相见。
李愬大李茂十岁,虽是海内名将,却是书生出身,儒雅风流,英气逼人,二人先前一直不和,李愬瞧不上李茂野路子出身,李茂笑话李愬栽在王庭凑之手,彼此轻视,互相提防,此刻相见不免就有些尴尬。
李茂问起渤海战局如何解,李愬真诚地回道:“渤海,海东盛国,纵横千里之地,若计较一城一寨之得失,何日才能讨平?其国虽大,根基却只有五处,又以上京为最,恰似顶梁的五根柱子,拿下上京,便是砍了最粗最壮的那根柱子,则土崩瓦解之势就在眼前。”
李茂惊道:“元直的意思是遣一路大军直扑上京?”
李愬道:“至少可以冒险一试。”
李茂道:“元直可愿领衔东征?数万大军深陷渤海,眼看秋至冬来,若再耗下去,辽东不保,幽州危矣。”
李愬笑道:“我此来正是要请缨东征,却不知太保能否信得过我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