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风过林间,能听得树叶飒飒作响。 一花开,一叶落,皆是道。 后来,廊山寺被屠杀,所有人都死了,阿大也不例外。他成了一抹游荡的孤魂,再不是曾经那个小和尚。 那一夜,看着师兄弟们躺了一地的尸体,他痛哭不止地跪在佛前,祈求佛祖帮一帮他们,然而,我佛沉寂。 那时候,因为被煞气影响,他心有怨恨,觉得自己十几年来念经拜佛,然而佛却无法给他们庇佑,于是再无法坚信心中的道,开始大声地辱骂佛祖。 后来,主持师傅告诉他:“人生有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放不下。佛曰:我执,乃痛苦根源。执于一念,将受困于一念,早早回头,仍为时未晚……” 没多久,主持师傅就吐血身亡。 当年的事情,阿大多多少少放下了,然而因为阿三却再次有了执念。 “奚华大哥,我想修佛!” 奚华原本还沉浸在他叙述的过去,一只手臂却突然被抓住了,抬起一双眸他看到阿大死死盯着他:“你刚刚既说我佛缘未了,那我便想再次修佛。” 奚华沉默,他在阿大的眼中看到了执念,是对阿三的,深深的执念。 “奚华大哥,你懂佛法,你应当也是佛家人,你帮我剃度可好?”他说。 长发滑落身前,风吹着他的衣襟款款而动,少年俊俏清秀,有了皮相也失了佛心,已再不似曾经的小和尚。 他早已还俗,归了这红尘。 奚华摇头,淡淡开口:“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阿大,你既已归红尘,必当了尽红尘事。你心有执念,一念心不静,又怎生莲花?” 阿大沉默,失望地松开了手。 “金刚经有言:于一切法,应如是知,如是见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” 奚华劝慰他:“阿大,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,世间法皆是佛法。只要心中有佛,哪怕身处地狱也可立地成佛。” 话落,他看向阿大,只见阿大抿着唇微微点了头,神色平缓了许多。 “离一切诸相,则名诸佛。”他淡淡地念着,这是《金刚经》里的佛言。 相,在佛教指诸法真实之相,即世间的一切事物。 佛心中无相,世间都是空的,心中没有一切的相就是佛,是真正的佛。 阿大执着于相,做不到四大皆空。 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奚华一边从台阶上站起来,一边念念着,他从身上拿出一颗小小的珠子,递给阿大:“此舍利乃是一位主持赠我的,现在我转赠于你。” “这……” 奚华将舍利递过来,然而阿大却不敢伸手去接,他知道舍利的重要性,可他只是一个小和尚啊,怎能拿这舍利? 可能看出了他的顾虑,奚华抿唇,认真地对他说:“佛曰:众生平等。” 阿大愣住了,他将舍利接过,怔怔地看着它躺在自己的手心,过了一会儿才抬头望向奚华,双眼中多了一丝迷茫的神情,忍不住问:“你是佛吗?” 奚华没有回答,他只是轻笑一声,反手一转指着自己这一身潋滟的紫衣,随性地问:“你看,我像佛吗?” 他看着才二十多岁,眉眼间含着嬉笑般的笑意,透着风华的潋滟,紫衣绸缎穿在身上招摇又惹眼,将他一身气质衬托出了三分贵气,六分不羁的潇洒,还有一分若有似无的神圣之感。 然,与真佛相比,却满身烟火气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