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秦孝公、商鞅(卫鞅)趁着魏国与楚国大战的时候,河西兵力有限,发动了第一次崛起之战。 如果能够收复河西失地,更好。如果不能收复河西之地,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点小财,抢一些东东回来。 秦孝公、商鞅两人心里都有数:现在的秦国,还没有能力与魏国抗衡。不过!已经不惧怕魏国了。 现在的秦国,已经偷运了足够的铜等成品,足够装备十几万大军的兵器。只是!铜等金属是运回来了,可还没有铸造出兵器。 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对来说还是很落后的,冶炼的温度不能快速提上来,不能快速溶化。还有!铸造技术也落后。即便铸造出来了,还要打磨。特别麻烦和费时的是:要想把铸造出来的兵器打磨出锋利的刃口,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。 古代人制造兵器,跟打磨玉器一样,是需要时间的。 所以!秦国虽然把铜等战略物质偷运过来了,可要想真正装备到军队中去,还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。 当时贿赂了魏国的关卡官员,得以偷运铜等战略物质。直接偷运兵器,那是不可能的。 再则!白圭的手上也没有兵器。 任何一个诸侯国,对兵器的管制都是很严格的。 白圭的手下虽然有冶炼工厂,也有兵器制造厂。可是!他也没有那个胆量进行批量生产并私自销售。 你打造那么多兵器做什么?想谋反么?所以!你可以偷偷摸摸小批量生产,你却不能大批量生产。 要是能够直接运送兵器进来,秦国的军队才敢与魏国抗衡。 现在!秦国只能小打小闹,发一下战争财。 “战争!说白了就是杀人!要想削弱魏国,就必须杀人,杀魏国的军人。让魏国无军人,魏国就蹦达不起来了。”商鞅向秦孝公建议道。 你要是有仁慈之心,舍不得杀人,你就会处处被动。当然!不是滥杀无辜。什么人都杀,那不叫杀,而是叫屠! 屠!是对畜生的行为。把别人当成畜生,进行屠杀,一个不留。 杀是针对人而言的!杀坏人、杀敌人,无可非议。 古代人早就看出这一点了,战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,是为了以战止战,打得别人不敢战,无力战。所以!汉字的“战”,设计成“止戈”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