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止戈!停止使用戈去杀人。 由此引申出来,在战场上,你绝对不能仁慈。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习惯,别人投降了你就不杀俘虏。不!在战场上,都是敌人。俘虏也是敌人,你今天放了他,他回去后明天又被安排到部队中来,与你为敌。 所以!在可以杀的情况下,都必须杀。 “比如说!在全军都投降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考虑不杀。但是!一定要防止诈降。然后!把可以争取过来的人争取过来,不能争取过来的人一定要想办法处理掉……” 后世的秦军对待赵国的军队,就是采取这种办法的。没有办法,只得杀。不然!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赵国的俘虏。还有!这些赵国军人你要是放过了他们,等到他们养足精神,又返过头来与你为敌。 既然是可见的危险,为何不杀呢? 在后世很多历史大事件中,都出现过这种情况。没有能力养活俘虏,只好杀掉,免得成为后患。 商鞅向秦孝公讲这些,就是要秦孝公放下迂腐的想法,不要曲解“仁慈”,结果带来后患。既然是打仗,在战场上就不要仁慈。你今天的仁慈没有杀这个人,在下次的战斗中,也许你就是这个人的刀下鬼。 战争!就有这么残酷。 所以!你要是仁慈,你就不要发生战争,不要参与战争,更不要卷入战争。只要你卷入战争了,就没有仁慈。你对别人仁慈,而别人不会对你仁慈。 在战场上,只要是敌方阵营中的,哪怕对方是兄弟、父子等至亲的人,都是敌人。 你以为对方是自己的亲人,不忍心杀。可你的队友,他们不讲这些。还有!你的亲人也一样,他们不忍心杀你,撇开你去杀你的队友。结果!你们还是变成了敌人。 你看见队友去杀你的亲人,你帮谁? 你的亲人看见队友去杀你,他们帮谁? 帮自己的亲人去杀队友? 那你是背叛队伍了。 你的亲人也一样:帮自己的亲人去杀队友?那他也背叛队伍了。 商鞅的意思是!在战场上,对方的人都是敌人,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人。看见亲人了,你可以绕开不杀。但是!绝对不能杀自己的战友。 没有办法!战争本身就这么无情。 第(2/3)页